祝福语365网络整理七年级端午节作文800字三篇,文章围绕七年级端午节作文800字三篇,建党节进行说明,正文内容是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七年级端午节作文800字三篇吧。
“棕子香,香厨房。艾叶香,香满堂。桃枝插在大门上,出门一望麦儿黄……”随着那首古老的端午童谣,端午来了,来到了飘香的粽子里,来到了门前的艾叶里,来到了孩子们的欢笑里。端午的气息溢满了城市、乡村的各个角落,无时不刻向人们诠释它的存在。
在屈原纵身投入江中的一刹那,将端午定格在了每年的五月初五,而这个日子也成为了亲人们团聚欢庆的时光。按往年的惯例,我回到外婆家过端午。刚踏入院子,风就送来了一股淡淡的药香,走上前看,原来,在堂屋门前两侧早已挂上了两束艾蒿,给端午又添了几分神奇的色彩。进屋一看,大家都摆好了过节的阵势,各干各的,真是热火朝天,乐在其中。
我很快卷入到端午的洪流中去了,我领到了一小盆糯米,开始淘米,可能由于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吧,不懂得淘米的技巧。接满水,马上往水槽里倒,水是倒完了,不过米也所剩无几了。我端着近乎空空如也的盆子,向大人们“求救”。我第二次淘米还算成功,经大人们指点后,只牺牲了一小部分糯米。
自然,接着就是包粽子,我先用箬叶裹成一个上空的锥形,然后往里灌米,再剪去多余的叶片,往下一折,最后用两个手指压紧,把叶子别向左边就完成了。我信心满满地完成了全过程,得意洋洋地给外婆看,可没想到,外婆手一摆,斩钉截铁地说:“绝对不行,重包。”我立马像气球被针扎了一样,泄气了,没理由呀,我包得这么认真……后来,我又包了几次,都被外婆摇头否决。我倒是越挫越勇,越不行越要包。我开始仔细观察外婆和我包的粽子的区别,终于看出了端倪,原来,是我包粽子时没将米压紧,让米粒有了可乘之机从箬叶里逃出来。于是,我进行了改进,终于,工夫不负有心人,我包出了一个有模有样而又紧实的粽子,那粽子四个尖尖的角,箬叶的走势流畅,里面的米鼓鼓的,似乎要爆裂出来,像一件精致可爱的艺术品,让人爱不释手,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。
接着,是祭祖,插上香、烛,点上纸钱,我们小孩子就挨个拜祭并许愿。那火焰中的纸钱是我们的一片孝心,那飘着青烟的香是我们和天上长辈们沟通的桥梁,那火精灵跳跃的烛代表着家族的兴旺,生活的红火。
祭完祖,大家开始吃中午饭,那飘香的粽子让人馋涎欲滴,鲜美的鱼肉让人难以忘怀……
端午的气息淡了,欢乐也就要结束了,孩子们有些不舍,但我们可以怀着对端午的思念与憧憬,向端午的下一个里程碑进军。
七年级端午节作文800字(二)
四月花竞巧,九子粽争新。
——题记
每年的端午都是这个题记,只因觉得它就是端午的味道,花虽然不多了,但粽子还是热腾腾地从蒸笼里源源不断地端出。
时事变迁,今年的端午下了一场很大的雨,浩浩荡荡的仿佛在为端午蓄势,绵绵不绝时则似乎在渲染这片江南的万家灯火。雨成了它又一个别致的景象,多了几份萧瑟,犹如古人的遗风在启迪人的心灵。
还是想到了屈原的长袖,犹如这雨幕,将整个天空卷起,你的眉宇间是你的不羁,再美的日月同辉也不能引起你对尘世的丝毫的眷恋。涛涛的江水在你身边汹涌,翻腾,你闭眼纵身跃去,留给后人无限的追忆,深思。你的长袖化作了浪花,不知道那翻涌的波涛将你带去了哪里。
这样的感情基调,让端午更多了一点传统和记忆,再后来,故事以“村民为了不让鱼儿啄食屈原的身体,将米饭包在棕叶里,然后投掷到江中,许下自己的期望,屈原活在每个人的心中。”这样结尾了,于早便有了粽子,大人们会将这段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自已的孩子听,孩子也大多会问:“为什么屈原要跳河呢?”妈妈笑笑摸摸孩子的脑袋,爸爸则意味深长地说,是因为屈原看到了楚国的灭亡,和自己虽忠于楚怀王,但却屡遭排挤,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听信馋言而被流放,他看到人民疾苦,自己却无能为力,最终投汩罗江而死啊!妈妈说:“以后你也会像屈原这样忧国忧发,以天下为已任,对吧?”
“恩,我会的。”
而老者呢,眼中不再会那样清澈的眼眸,但心中却还是如同明镜一般明亮,他们包着粽子,屈原的故事他们很容易就能想起,感动那些古仁人的情怀,眼角总是泛起那样的光。粽叶变成历史的长卷,在他们手中翻折,再折翻。
我拆开上面的封印,每一层都是一个变化的画面,古人在上面走着,呼吸着,历史从我的指缝中流过,变成一条银白的长河,汇入窗外的雨际。有春秋争霸,战国七雄;有霸王别姬的悲壮,有赢政统一六国的英雄的豪迈,有唐代盛世的繁荣,有宋代诗词的瑰丽,有元朝疆域的空前辽阔……它们流淌着,最后消失在时光的消逝之中。
这便是端午的味道,在粽香中的思绪不常想起却总也不曾忘记。
屈原的长袖将这历史的长卷收起,银白色的光黯淡了下来。“与他们明年此时再见吧。”
我看向窗外,这雨势似乎愈发地大了……
七年级端午节作文800字(三)
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。两千多年来,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、防疫祛病、避瘟驱毒、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。
中国的端午节有许多别称,如:午日节、五月节、浴兰节、女儿节、天中节、诗人节、龙日等等。虽然名称不同,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。内容主要有:女儿回娘家,挂钟馗像,悬挂菖蒲、艾草,佩香囊,赛龙舟,比武,击球,荡秋千,给小孩涂雄黄,饮用雄黄酒、吃咸蛋、粽子和时令鲜果等。
每逢端午,我国民间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。各种各样,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:
赛龙舟——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。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,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。他们争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。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。竞渡之习,盛行于吴、越、楚。后来,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,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。
端午食粽——端午节吃粽子,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。粽子,又叫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。其由来已久,花样繁多。据记载:早在春秋时期,用菰叶(茭白叶)包黍米成牛角状,称“角黍”;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,称“筒粽”。东汉末年,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,因水中含碱,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,煮熟,成为广东碱水粽。晋代,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。这时,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,还添加中药益智仁,煮熟的粽子称“益智粽”。南北朝时期,出现杂粽。米中掺杂禽兽肉、板栗、红枣、赤豆等,品种增多。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。到了唐代,粽子的用米,已“白莹如玉”,其形状出现锥形、菱形。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“大唐粽子”。宋朝时,已有“蜜饯粽”,即果品入粽。诗人苏东坡有“时于粽里见杨梅”的诗句。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,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。元、明时期,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,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,附加料已出现豆沙、猪肉、松子仁、枣子、胡桃等等,品种更加丰富多彩。一直到今天,每年五月初,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、洗粽叶、包粽子,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。从馅料看,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;南方则有豆沙、鲜肉、火腿、蛋黄等多种馅料,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。吃粽子的风俗,千百年来,在中国盛行不衰,而且流传到朝鲜、日本及东南亚诸国。
佩香囊——端午节小孩佩香囊,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,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。香囊内有朱砂、雄黄、香药,外包以丝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,作各种不同形状,结成一串,形形色色,玲珑可爱。
悬艾叶菖蒲——民谚说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。”在端午节,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。家家都洒扫庭除,以菖蒲、艾条插于门眉,悬于堂中。并用菖蒲、艾叶、榴花、蒜头、龙船花,制成人形或虎形,称为艾人、艾虎;制成花环、佩饰,美丽芬芳,妇人争相佩戴,用以驱瘴。艾,又名家艾、艾蒿。它的茎、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。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,可驱蚊蝇、虫蚁,净化空气。中医学上以艾入药,有理气血、暖子宫、祛寒湿的功能。将艾叶加工成“艾绒”,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。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,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,是提神通窍、健骨消滞、杀虫灭菌的药物。可见,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。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“卫生节”,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,挂艾枝,悬菖蒲,洒雄黄水,饮雄黄酒,激浊除腐,杀菌防病。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端午节上山采药,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。
端午节的习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,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,它起源于中国,发展于中国,我们要保护它,传承它,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。